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社会新闻中心 - 历史 - 拉登被击毙时正与最小妻子同床 最后遗言“不要拉灯”



拉登被击毙时正与最小妻子同床 最后遗言“不要拉灯”




历史  加入时间:2013-7-22 15:55:35  来源:山西晚报 

本·拉登十年逃亡路细节曝光

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11年被击毙,“基地”组织前头目、恐怖大亨乌萨马·本·拉登在逃亡中度过近10年。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8日晚间播出一档节目,引述一份巴基斯坦官方关于本·拉登的调查报告,披露本·拉登逃亡生涯不少细节,包括一次他因汽车超速遭警察拦截。

低调生活,只享有低级别安保

2011年5月2日,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城镇阿伯塔巴德一处房屋内击毙本·拉登。

巴基斯坦事后立即设立一个由法官领衔的调查委员会,就本·拉登藏身巴基斯坦及被击毙情况展开调查。

这份报告尚未正式公布,但根据半岛电视台了解的内容,报告长达336页,基于对201人的采访调查,其中包括本·拉登家庭成员和各种官员。

以往情报通常认为,“9·11”事件发生前后,本·拉登藏身阿富汗托拉博拉山区。

巴方的调查报告指出,本·拉登于2002年春季或者夏季潜入巴基斯坦,很可能是在某次躲避美军追捕中,由托拉博拉越境进入巴境内。

此后大约9年,本·拉登一直处于巴基斯坦境内。“9·11”之后,本·拉登的家人从阿富汗坎大哈省转移至巴基斯坦卡拉奇。2005年8月,本·拉登带家人前往阿伯塔巴德,之前他们在赫里布尔生活两年。报告指出:“他们保持低调,生活极其简朴,从不暴露在公众视野前,只享有低级别安保……本·拉登成功最小化自己存在的‘标签’,他的小团队轻松地混入周边社区,他的妻子、孩子和孙辈几乎不出现。没有人拜访他们,甚至值得信任的‘基地’成员(也没有)。”

为躲避空中监视,总戴着牛仔帽

报告说,本·拉登所乘车辆有一次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遭到警察拦截。

报告引用本·拉登最信任助手的妻子“玛丽亚姆”的描述称:“有一次他们全体一起去市场,因汽车超速被警察勒令靠边停车。但是她(玛丽亚姆)的丈夫迅速与警察解决此事,他们继续开车前行。”

本·拉登妻子们说,为躲避来自空中的监视,本·拉登在阿伯塔巴德的院子中走动时总戴着一顶牛仔帽。

她们回忆,他不偏好个人财物,只有很少的衣服。“去阿伯塔巴德之前他只有夏季和冬季各三套长衫裤(传统服饰)。当他感觉不舒服时(美国非官方记载本·拉登患有阿狄森氏病),他用一些传统阿拉伯药物治疗自己……当他感觉缺乏精力时会就着一些巧克力吃一个苹果。”

最后时刻与最年轻妻子同床共眠

2011年5月1日晚,拉登正与其最年轻的妻子阿玛尔同床共眠,两人第一次听见门外的异响时,还以为是暴风雨就要来了。阿玛尔准备起床开灯,但这时拉登大喊一声“不要”,他很快意识到门外的并不是暴风雨而是准备来抓他的美军士兵。

随后,拉登及其家人听见屋外有人正在慢慢靠近,从上到下把他们团团围住。“阿玛尔看见一个美军士兵出现在卧室外,拿枪指着拉登,于是,她向那名士兵跑去,想要保护拉登。士兵大喊‘不要’,随后开枪击中了阿玛尔的左腿。之后,阿玛尔就看见拉登倒在地上,头部流出黏稠的血液。”报告援引阿玛尔的话写道。

报告描述,2011年5月1日晚,美国海豹突击队抵达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后,先是禁止当地居民靠近行动地点,随后,他们首先向拉登藏身豪宅的附属建筑发起攻击,在那里击毙了拉登的一名亲信情报员,并要求这名情报员的妻子打开了豪宅主楼的大门。

拉登被击毙当时,20岁的女儿苏迈娅也在现场,她回忆说拉登是前额中枪,“随后,他们要求我和姐姐辨认尸体,并带他们离开”。据称,美军整个突袭行动仅耗时36分钟。据证人说,美国人拿走了拉登的1个硬盘、20个“金饼”、两个有祖母绿的金匣子以及装有拉登遗嘱的钱包。

美方突击行动引巴方强烈不满

经过多年搜索,美国中央情报局最终锁定本·拉登藏身于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不远的阿伯塔巴德一处庭院。

这个院子距离一所巴基斯坦军事学院仅1公里。未获巴方同意的情况下,美国派遣海豹突击队突袭院落并击毙本·拉登。美方行动引起巴方强烈不满,认为主权遭到侵犯。

报告的结论包括,巴方几乎所有级别安全机构都表现为不称职。报告批评巴基斯坦领导层未能察觉美国中情局在巴领土内的活动,不能排除情报机构内部“恶棍”参与其中。报告批评美方突袭行动“非法”。

但报告指出:“然而,最重要的是,悲剧源于巴基斯坦近十年没能发现本·拉登在境内的活动,也没认清美国对巴政策的方向,令巴基斯坦人民蒙羞。”




编辑: 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