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蒋介石的好色,导致他得了性病。1919年7月2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近日甚为淋病之苦,心生抑郁也。”事实上,到1921年他与陈洁如结婚时,尚为性病所苦,并且传染给了陈洁如。陈洁如没有生育,只领养了一个女孩,名叫陈瑶光。
禁烟、禁毒(鸦片)、戒酒,自是“新生活运动”必有之义。蒋介石“只喝白开水”之说,亦源于此时。
事实果真如此?请看这两则史料。
史料来自2009年台湾“国史馆”编辑出版的《蒋经国书信集——与宋美龄往来函电》。此书将蒋经国与宋美龄之间往来电报的稿本影印出版,真实性无可置疑,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一封是在溪口的蒋经国1949年3月8日给在美国的宋美龄的电报,全文如下:
美国蒋夫人:
密。麻电拜悉。(一)张、吴来溪并未提及重要政治问题;(二)某方正在计划作投降式之和平;(三)内部不久恐难免分裂;(四)某方积极发动李之正位运动,并要求父亲出国;(五)江南军纪不好,士气不振,难作坚强之抵抗;(六)父亲非至万不得已,似不将离开溪口。再,父亲所食用之奶粉与酒已用尽,请设法带来若干。
儿经国敬禀。
对此电文的背景和提及的人物,略作解释——
由于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的接连失败(平津战役于1949年1月31日结束,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发布“引退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他携长子蒋经国返回故里奉化溪口。
电文中的“张”指张治中,“吴”指吴忠信。张治中被李宗仁任命为和谈代表,在赴北平参加和谈前,和吴忠信于1949年3月3日去溪口面见蒋介石;“某方”即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国民党桂系。
据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蒋介石对于和谈并不以为然。张治中发电报要来溪口见他,他对蒋经国说,“他(张治中)来不来都无所谓”。——印证了“张、吴来溪并未提及重要政治问题”的电文内容;而张、吴此行,似亦带有“某方”劝蒋介石出国之建议,令蒋介石极为反感,认为是逼他“亡命”海外。
蒋经国致宋美龄电报稿。
3天后,宋美龄从纽约复电,全文如下:
溪口。10140密。
经国鉴:
贺电(指1949年3月10日蒋经国等祝贺宋美龄50岁生日贺电)欣悉,望转方良、纬国、静宜。余未得在家共叙,希望不久即返,能与汝等及孙辈同乐也。再,父亲食用所需之奶粉与酒即托便带归。倘需其他物品,希即电告。
美。真(十一日)。
——1948年底,蒋介石为了争取美国对他的支持,再度派宋美龄前往美国,滞留至1950年才去台湾与蒋介石会合。“方良”即蒋经国之妻蒋方良,“纬国”即蒋介石次子蒋纬国,“静宜”即蒋纬国之妻石静宜。
根据蒋经国与宋美龄之间的电报和其他史料,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首先,蒋介石喝酒。蒋介石在和宋美龄结婚前喝酒,否则没有必要向陈洁如诅咒发誓地说以后不再喝酒。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也有喝酒事情发生。对此,宋美龄不仅知道,还给他买酒。
其次,蒋介石1949年第三次下野后住在溪口期间,不仅喝酒,而且可能是持续性地喝酒。否则,蒋经国不会因“父亲食用所需的奶粉与酒已用尽”,让宋美龄远隔重洋“托便带归”。
最后,蒋介石虽然喝酒,但蒋家不想此事为外人所知,因而舍近求远,让宋美龄从美国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