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接管大城市,是中共农村包围城市胜利的标志,也是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陈毅大军夜宿上海南京路广为人知(右图),但其缘起则鲜有详述,本文将讲述一段情节丰富的解放军部队涉美“入宅”事件。
1949年1月31日,四野第四十一军先头部队在军政委莫文骅将军率领下,深夜里从西直门、德胜门开入北平城里,正逢酷寒下雪天。部队没有惊动百姓,官兵们和衣睡在街两旁屋檐下、过道里。次日,居民开门发现解放军入城在雪地露宿,秋毫无犯,极为感动。遗憾的是,当时没想到要拍下官兵露宿飘雪街头的照片。数月之后,4月21日夜里,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战役开始。23日凌晨,三野第三十五军先头部队渡江攻入国民党老巢南京城。
军队搜查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
25日下午起,美国之音、英国BBC等西方传媒大加渲染地报道了“攻入南京城的中共军队搜查美国驻华大使馆,严词盘问美国大使,引发争执”云云。毛泽东接到新华社的有关报告后,十分震惊!中央军委已经有针对性地发出关于南京解放后外交工作八条指示,怎么就发生了三十五军为号房子“号”到司徒雷登大使屋里去了?原来,攻入南京的是吴化文将军率领的三十五军。这支部队是1948年秋天济南战役起义部队,为冯玉祥旧部国民党第九十六军改编的,经短期整训就投入战斗,要建树起我军革命传统,尚需时日。经过认真彻查,事情经过是:4月25日清晨,第三十五军一○三师三○七团的一营营长谢宝云带人为部队安排食宿时,误入西康路美国驻华大使馆,与刚起床的司徒雷登大使发生口角,争吵起来。谢营长没有学习军委颁布的外事纪律,竟然称“(使馆)房子及房子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属于人民的”。
此事使滞留南京的西方各国外交官听闻后提心吊胆,担忧安全没有保障。可是过了数天,不但没再发生军人闯入外国使馆之事,而且看到南京街头解放军纪律严明,对人态度和蔼,不拿老百姓东西,还为居民做好事,这一涉外风波才渐渐平息。即使是当事者司徒雷登这个“中国通”也不得不在其回忆录《在华五十年》中承认,中共军队“纪律严明,士气高涨”,“对民众秋毫无犯,虽然随处借东西,但总是如数归还或照价赔偿”。4月27日凌晨4时,就三十五军擅入司徒雷登住宅一事,毛泽东为军委起草致总前委电报写道:“三十五军到南京第二天擅入司徒雷登住宅一事,必须引起注意,否则可能引出大乱子。”正在进发途中的邓小平与陈毅接阅毛泽东的电报,邓小平对陈毅说:“主席生气了。”
陈毅决定攻占上海后不入民宅
按原定计划,军委批准一星期之后就解放接管上海。陈毅经与邓小平商量之后,总前委研究再三,于4月30日向中央军委提出:尽可能推迟半个月到一个月为好。毛泽东经过3天考虑,批准了该报告,推迟攻占上海。这就产生了上海战役之前,邓小平、陈毅在邻近上海的江苏丹阳10万大军入上海前的整训。总前委制定的《入城守则》中,最重要有两条:一是市区不使用重武器,二是不入民宅。对不入民宅,有的干部想不通,问:“遇到下雨,有伤病员怎么办?”陈毅坚持说:“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入,天王老子也不行!”毛泽东看到情况报告,高兴地说了4个“很好”。
当三野主力九兵团第二十七军、二十三军及二十军5月27日夜里攻入上海市城区,十万大军全部露宿街头,使国内广大人民及海外各国对正确认识即将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不能不刮目相看。与费正清齐名的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谈及解放军睡南京路这张照片时说:“我认为这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
年轻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当时正准备从上海迁往香港,亲眼目睹大军睡马路,遂改变决定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后来作出了许多贡献,晚年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