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尔曼具有犹太人血统,在东德长大,并成为德语世界最著名的地下歌手。1976年,一家钢铁工会邀请他到西德的科隆演出,那场万人空巷的演唱会同时也在西德国营电视台转播,可谓史无前例。
跨越东西柏林的桥上,有一个展翅雄鹰的标志,这个标志代表着德国。看到这只老鹰时,毕尔曼感触颇多,他觉得雄鹰一方面代表着德国辉煌的过去,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因为分裂而无法展翅的德国。于是他唱出了这强烈的对比:
这首作品,对在场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精彩了,毕尔曼激发了无数人重新思索关于两德现况的问题。
其实,此时东德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女作家沃尔芙(ChristaWolf)写了一本书《卡珊卓拉》,在书中,沃尔芙将美苏两大强权在欧洲的对峙比作特洛伊战争,东德成了小亚细亚,西德则成了希腊联军;她并没有单单批评美苏任何一边,而是指出当对峙向战争发展时,双方都必须为此负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激起了在美苏对峙底下受苦的人们的共鸣。
就这样,德国统一问题,以一个新的面貌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讨论中。
“迪斯尼乐园”
许多事件的汇集,令德国得以在特殊的时刻下统一:其一是苏联因无法维持而撤回了对东德政府的掌控,其二是东德政府面对民间1989年频繁的示威抗议,其三是西德政府数十年来刻意压制国内右翼言论,使邻近的国家甚至是波兰都认为德国是相对稳定守法、符合国际规范的,因此对德国统一也就逐渐接受了。
当时的西德政府,便利用了这个短暂的时间迅速完成了统一。现在看来,他们所用的方法相当愚昧而简化:两德并不是签署了什么公约而渐进合并,而是西德给了东德各省地方政府合法加入联邦的机会,这个政策认定,加入联邦即刻起,1949年以来所有东德的法律、政策都失效,而同时给予西德人所拥有的所有权利。
这个仓促的解决方式造成了日后深远的问题,虽然东德瞬间脱离了华约阵营,摆脱了冷战的对峙和核武竞赛,但同一时间,东欧的经济也崩溃了,东欧各国开始直接向西德购买商品,这使东德的工业在数个月之内就发生了大萧条,直到今天都尚未恢复。
事实上,真正统一的那一刻,并没有激起爱国的狂热,也无人高举反霸权的大旗,人们大都冷静低调地面对事实,尽管仍然不时会激起怨恨。
西德人在统一前看到东德频繁的和平示威,便认为东德人渴求民主自由,统一后却看到东德人疯狂的购物而对政治冷淡。统一后首次大选,新成立的德国共产党在东德的得票率约25%,这对西德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东德人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支持共产党呢?这是东德人感到自己被西德殖民、面对西德人的骄傲自大、被当成次等公民对待所引起的反应。
另一方面,西德人也有怨恨。一个脑筋动得快的西德商人买下前东德首脑昂纳克的别墅,同时买来了部分的柏林墙砖将别墅包围起来,聘请前东德的秘密警察驻守,招揽游客,人们可以在里头用夸张的汇率兑换、空无一物的商店、随身跟随着国家安全局的密探等等,像是套装行程一样全在一个礼拜之内让你体验东德的生活。
西德一家电视台做了一项不怀好意的民调,问西德受访者支不支持以这个游乐园的模式把整个东德变成一个巨型的“迪士尼乐园”,反正东德人这么喜欢社会主义,同时又继续投票给共产党,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生活在那里,结果居然有75%的西德受访者觉得这是个好点子!
这就是统一的美梦,但实际的情况则还要混乱、复杂得多。虽然很多文章批评统一失败、经济衰退什么的,但人们依然继续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日子还是要过下去。我认为这就是事实的真相,这也是比较理性的态度,因为东德和西德,本不是各自带着民族主义的狂热而忽然团结的。
所以,正如我想强调的,“世界上一个地方的历史经验,绝不能任意的直接套用到另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