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社会新闻中心 - 文体 - 林妙可在娱乐圈:主动结识名人 有自己的经纪人


林妙可在娱乐圈:主动结识名人 有自己的经纪人




文体  加入时间:2013-5-10 10:51:14  来源:南方周末 

013年1月13日,北京,电视剧《盖世英雄曹操》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参演童星林妙可接受采访。 [保存到相册]

   林妙可的父母为她选择了一条超出他们理解的道路。在纷杂的娱乐圈和互联网,她承受了这个年龄所不能承受的现实与非议。

  林妙可被鼓励并指导适应娱乐圈的生存规则。她主动结识名人,有自己的经纪人,讲场面话,还能支配演艺收入。她的微博偶尔出现的成人化内容时常成为争议话题。

  14岁的林妙可是中国最忙的孩子,就连劳动节假期都要在录音棚度过。5月1日她录完新歌《美德在我心中》已是深夜,假期里还不忘练习外语和钢琴。

  次日清早,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童星又早早地起来,出发去位于北京东城区的第171中学。她穿着红白相间的校服,穿过挂满水彩画的走廊,走进教室回归为一名普通的初二学生。

  纵使表面平静,但如今要在这两个地方找林妙可相当困难。“这个时期太敏感,”她的妈妈刘喆平在电话里阻挡着各路记者,“我不会让她见任何人。”

  一个多月前,这位长相可爱的红衣女孩又一次跌进舆论漩涡。3月30日晚,她发了一条图片微博,展示了她替服务员抻面(相当于拉面)的快乐场面。这迅速引来围观,但很快,楼就“歪”了,语带双关且具淫秽色彩的跟帖汹涌而至。母亲刘喆平慌了,开始删帖,“但怎么都删不完”。

  对这位年幼的公众人物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自2008年北京奥运一夜成名后,林妙可成为周期性话题的制造者(或被制造者),她的一举一动总能成为焦点并被恣意解读,从麦霸门、丰胸门、陪酒门到感情戏门、奢侈品门……其公众形象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并不亚于某些耀眼的成年明星。

  “抻面”事件的后继发酵超出了母亲刘喆平的控制。最终,人们回归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浓厚的中国,林妙可的道路究竟意味着什么?

  把反对者“踢”出去

  有一次一个“可亲”成员在网上骂了林妙可,刘喆平就登录女儿的私人QQ,清空所有联系人。

  这一次,林妙可的监护人受到比往常更多的指责,认为不应该过早让孩子面对成人世界的丑陋。

  刘喆平不同意这样的责难。事后,林妙可问刘喆平:“妈妈,这都什么事啊,什么意思啊?”刘喆平想了想,还是告诉了孩子那些秽语的真相。“这些人怎么这么坏呢?”林妙可当时说。

  “既然走上这条路,我们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她对南方周末说,“很多事情都不是刻意的,只是妙可比其他孩子更幸运。”

  林妙可的幸运之神降临于2008年。在当年的北京奥运开幕式上,这个9岁的北京小学生一袭小红裙站在漫天华彩的鸟巢体育场,为全世界“演唱”了《歌唱祖国》,数以亿计的华人为此流泪,她还登上了《纽约时报》头版。

  可惜结果并没有预料中完美,林妙可“假唱”很快被曝光,天籁之音来自另一个相貌平平的孩子杨沛宜。

  争议并没有影响林妙可的星途。至今林妙可已先后参演了包括新版《红楼梦》在内的8部电视剧、4部电影、20多部广告和MV。她参加过的综艺节目、访谈节目、晚会、新闻发布会的数量早已过百,最忙的时候每周都有“通告”。

  她还成为同龄人的优秀榜样。她是2009年“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年度最具人气童星”,也是“北京市花形象大使”。2010年和2011年,林妙可登台央视春晚。外界将其誉为“中国第一童星”。

  刘喆平成了女儿早期的经纪人兼“保姆”。她喜欢用网络记录孩子的演出见闻。2007年,林妙可的实名博客“其妙可居”开通,母女俩共同管理。但奥运后,林妙可的博客一度被谩骂充斥,

  为此林家开过一次家庭会议,姑父建议把孩子带到一个地方隔绝一下,也有人建议关掉博客,但都被刘喆平坚决否定了。在她看来,博客是“孩子丰富生活的记录”,“任何理由都不可能使我产生(离开互联网)这种想法”。

  高涨的人气和坚持不懈的网络经营让林妙可拥有庞大的粉丝团,从六七岁的小孩到三四十岁的大叔都在其列。他们自称“可亲”或“可粉”,活跃在各大网络论坛,24小时不间断地搜罗一切与林妙可相关的消息。

  在中国,互联网的言论边界问题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公共议题,虚拟世界也因而成为一把变幻不定的双刃剑。追捧的另一面就是非议,“可亲”群逐渐出现分裂,反对者的非议主要集中在林妙可的“假唱”、“心计重”、“做作”等方面。

  长期以来,为隔绝非议,刘喆平采取了简单切割的方法。她帮林妙可管理个人QQ和粉丝社区,她主动给粉丝提供女儿的演出照片,并跟他们保持着电话联系。但一位粉丝说,有一次一个“可亲”成员在网上骂了林妙可,刘喆平就登录女儿的私人QQ,清空所有联系人。

  “不能让妙可这么小就和复杂的世界打交道。”她说。

  “以后比章子怡还火”

  “神算子”说林妙可脚下有火,以后会火。刘好奇地追问能火到什么程度,对方说“以后会比章子怡还火”。

  2007年,经亲戚介绍,刘喆平曾找过天津的一位“神算子”。对方告诉她:林妙可脚下有火,以后会火。刘好奇地追问能火到什么程度,对方说“以后会比章子怡还火”。

  这个段子是准留学生时成蔚在2012年3月一辆开往美国巴尔的摩的大巴上听到的,讲述者是林妙可的父母。当时林妙可一家受邀参加某教育咨询公司组织的美国行,与时成蔚邻座,闲聊了两个多小时。

  一语成谶,时隔仅一年,林妙可果然“火”了。然而6年后的今天,再谈及那次算卦,刘喆平已经闭口不谈了。

  “火”了之后的林妙可跟章子怡一样,也被称为“谋女郎”,她成了娱乐圈一座传奇的童星标杆。“很多刚出道的童星都想跟她搭一下,以提高知名度,”童星曼尼的妈妈告诉南方周末,“有些童星家长见到林妙可了,回来也到处讲。”

  1999年,林妙可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爷爷是党员干部和国画家,大伯是漫画大师,母亲是大学教授,爸爸则是摄影师。这在后来被网友评论为“家世显赫”。

  相对于很多同龄孩子,林妙可拥有的资源可能更为广阔:奶奶教她唱戏,大伯教她书法和朗诵,伯母指导她写作文,爸爸则永远把镜头对着她。

  镜头中的林妙可永远在笑。以至于后来她也承认自己最拿手的眼神就是“笑”。不管什么状况和场合,林妙可都会突然笑起来,这总能吸引注意,继而成为焦点。但也有反对者评论她的笑“有些假”,“失去童真”。

  但在伯母路玉美的眼里,这只是林妙可的独特个性。“妙可自小就不会在意旁人的脸色,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喜好而怎样。”

  “表演欲极强”是周边人对林妙可的一致评价。林家亲戚、林妙可现在的钢琴老师谢鸣记得,小时候的林妙可会在大人聊天时突然跳舞。“不管你看不看,她就在那跳。”

  6岁那年,在母亲的安排下,林妙可接拍第一个广告。2007年,她被导演看中,在一部电视剧里演一名哑女,但拍摄过程并不那么愉快。4天的戏份,刘喆平陪着女儿在剧组待了18天,剧组对她“不搭不理”。

  “我觉得这活没法儿干了,太耽误时间了,跟导演也没话说,也就一群众演员。”刘喆平当时就决定:再也不会让孩子去拍戏了。

  因为假唱事件,林妙可还差点被剥夺“东城区十佳少先队员”的资格,原因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某教育报刊上发文称“假唱”对杨沛宜不公平。随后,林妙可的“十佳”被取消了。

  这次,林妙可显示了少有的不淡定,她想不通,自己“为国家出力了”,“学习努力,跟同学关系也好”,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后来经过家人的解释与交涉,荣誉称号最终又回来了。

  这个低谷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奥运后,杨妙可的身价在非议中逆势上扬,媒体报道称飙升至500万。广告商和剧组的态度也发生了逆转,她成了“角儿”,还会被优先照顾时间。“以前我们没有能力提这些要求,现在不同了。”刘喆平曾经对媒体表示。

  林妙可还拥有了自己的经纪人。刘喆平将女儿所有的演出事宜和广告交给两个经纪人。他们均对南方周末表示,刘喆平“为人实在”,“沟通起来非常顺畅”。

  2008年秋季新学期的第一天,林妙可没有出现在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的课堂上,她请假了,在横店赶拍电视剧《北方有佳人》。但是,主演陈小艺似乎对这个小姑娘“颇有微词”,她曾公开称林妙可“说话太嗲,我让她以后别这么说话”。

  2009年,林妙可进入新版《红楼梦》剧组,出演幼年林黛玉。两年后,网爆新红楼剧组女演员遭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潜规则,林妙可的名字竟也赫然在列。这些娱乐圈惯用的炒作标签,被无情地贴在了“第一童星”身上。

  2010年,林妙可首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结果却没有获得好评,因为没有及时把手上的麦克风交给身后的老艺术家。她从头唱到尾,事后被指“麦霸”,“小小年纪心机太重”。刘喆平对此的解释是:导演告诉孩子这么做的。

  “我们觉得一点都没错,怎么最后都是我们错了呢?”刘喆平到现在仍是不解。

  演艺界的浸淫让林妙可越发成熟,这与家人的努力不无关系。父亲林晖在采访演艺圈中人时,尽量带上林妙可,用名人的故事来激励女儿。

  与刘晓庆合拍电影《37》时,林晖告诉女儿,“刘晓庆是中国最大的美女,演技非常非常好,爸爸可是她的粉丝。”很快,她与刘晓庆成为了好朋友。

  作家余秋雨出席《37》试映时,家人告诉她,余秋雨很了不起,并鼓励她前去聊天,林妙可很兴奋地走过去索要签名及合影。

  曝光率扩大的同时,接连的演出让林妙可有了可自由支配的钱。刘喆平有时会把演出报酬直接交给女儿。林妙可的学费、声乐课、钢琴课等的费用一直都是自己交的。2010年春节,林妙可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1000元孝顺姥爷。

  丰富的舞台经验也赋予了林妙可老练的风格,遇到记者刁难,林妙可会淡然反问:“你觉得呢?”2010年专访过林妙可的一位记者回忆,“她有一种超龄的成熟。”

  “这个老师没有教”

  唐骏这样评价:现在的小孩根本就没有自我了。

  以微博热为标志,2009年以来社交网络的进一步盛行从根本上革新了信息传播模式,更捧红了一批“大V”。对一些名人来说,微博已成其事业的一部分,不仅是“分享”,更是“经营”。

  2010年4月,在新浪微博的催促下,林妙可也加入这股洪流——刘喆平替女儿开了实名微博。现在粉丝数已超过200万。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自林妙可发布第一条微博开始,网友就像侦探一般,一直在寻找她的漏洞。

  2010年4月4日,林妙可发了第一条微博,讲了给奶奶扫墓的事,自称“她的小孙女”。眼尖的网友立即指出微博是“代写”、“做作”。尽管林妙可在微博简介里已经说明,微博是自己和妈妈共同管理,但网友并不买账。

  10天后,青海玉树发生了地震。林妙可发微博称捐了500元。指责如期而至,跟帖称其“做作”、“炫富”。

  2011年5月,林妙可发了张活动照片到微博上,因胸部丰满(垫了胸垫),网友讽刺其“唱歌是假的,身材更是假的”。次年6月,林妙可再次遭恶搞:多幅照片莫名被PS上“爆乳沟”,并在网络迅速扩散。

  还有奢侈品风波。有网友发现林妙可身上的风衣和围巾都是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的,“围巾三千风衣上万”。刘喆平回应称这些都是在外贸店淘的,“风衣120,围巾20”。

  针对林妙可现象,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做了一期节目进行讨论。马未都认为这是与她的“历史问题”有关,他同情并维护这个饱受污名的孩子,“最初将林妙可推上前台的人道德缺失”。

  除了新浪,林妙可在腾讯也开通了实名微博。有截图显示,林妙可发过“重口味”的内容,舆论再次毫不留情地嘲讽了她。2012年8月,林妙可发微博称“讨厌那些男人,每次都把我按在床上”,配图是她靠在沙发上的一张照片。

  对于这条微博,刘喆平表示她并不知情,印象中也没发过这样的微博。

  2010年3月,一段关于“打工皇帝”唐骏与林妙可的对话广为流传。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唐骏说他在一场颁奖典礼上问林妙可:“你得了这个奖,想说一点什么呢?”林妙可说:“我感谢祖国、感谢胡爷爷,感谢所有的一切。”

  唐骏继续问:“这是你说的,还是你妈说的?”林妙可说:“是我们老师教我的。”唐骏问:“你想对胡爷爷说一点什么呢?”她说:“老师没有教我。”

  唐骏这样评价林妙可——“可怕啊!一个小孩都学会假笑。这是什么呢?我们的教育,真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在里面,就是灌输人……现在的小孩根本就没有自我了。”

  刘喆平随后在博客上针锋相对地反驳了这件事情。随着后来唐骏学历作假东窗事发,这一事件才得以平息。

  漩涡里的平静

  法官舒锐在媒体上发文称:应该把林妙可还原成一个14岁的普通孩子,不当言论者应删除言论并道歉。

  纷杂的微博世界令林妙可的形象尽毁,她被打上了“做作”、“世故”、“早熟”的烙印。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林妙可形象似乎不至于此。

  在部分女生偷偷化妆的171中学,林妙可从不化妆。在很多同学眼里,林妙可“性格好”、“没什么架子”,但也有同学会因为林妙可向自己借一块橡皮而高兴半天。

  “她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倒数,但是挺努力的。网上传的事我们都知道,但是她没受什么影响,每天都乐呵呵的。”一位林妙可的同班同学告诉南方周末。

  在一位同学的家长眼里,林妙可没有架子,也很有礼貌,见到其他家长都是笑嘻嘻的。

  “抻面”事件后,愤怒的刘喆平随即用女儿的账号连发两条微博,呼吁新浪过滤微博空气并根除有害言论。愤怒得到了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的回应:“妙可小妹妹,你长大会慢慢理解,打造健康环境最好的方法是容忍更多言论,而不是主观地去堵。”李开复粉丝逾4000万,他的转发引来了更多围观。

  “我觉得好可怕啊,社会都成这样子了,说‘找骂’,我真的很无奈。”刘喆平说。

  也有同情者。法官舒锐在媒体上发文称:应该把林妙可还原成一个14岁的普通孩子,不当言论者应删除言论并道歉。

  “抻面”事件两周后,南方周末打通刘喆平的电话,首先传来的是一段轻扬的钢琴声,那是林妙可在练琴。刘喆平称林妙可没把事情往心里去,“也不会叹气”。

  同时,林妙可的微博也开始更新了,内容涉及禽流感、四川雅安地震、宣传自己的新歌和活动,以及关注近期备受瞩目的朱令中毒事件。

  “网络就是这样的环境,无聊的人哪儿都有,但不是主流。”林妙可的伯母路玉美说。

  面对被不断曝光甚至受曲解的侄女,路玉美觉得孩子的正常生活“好像也没受到影响”。

  “但至于深层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现在我们看不到。”她说。




编辑: 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