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社会新闻中心 - 历史 - 胡兰成接到张爱玲信悄悄说:太太看到可不得了


胡兰成接到张爱玲信悄悄说:太太看到可不得了




历史  加入时间:2013-4-23 7:55:07  来源:周末 

南京市新街口,有一幢挺拔的建筑物——前国货银行大楼(今天的新街口邮政支局)。1940年,汪伪政府“宣传部”就在那里办公。“部长”林柏生,两个“次长”——郭秀峰和胡兰成。

胡兰成·张爱玲

1940年夏天,某日,8时已过,“中央宣传讲习所”的第一节课开始了,50名学员纷纷进屋占座。

训导主任郑景先进来,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今天的政治课,特请胡次长讲世界政治经济问题。”接着,一个穿深色西服,系深色花领带,40岁左右的人进来。他后面跟着一名记者,大家一看,是“中央电讯社”的蒋景儒。

既无讲义,又无书本。胡兰成慢条斯理、滔滔不绝地大谈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萧条与政治危机,一口气讲了足有两个钟点。

学员们对其他人等的讲课多不感兴趣,惟独胡兰成讲课,人们都注意倾听。毕竟,在当时公开宣讲列昂节夫(苏联经济学家,著有《政治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需要胆量的。

胡兰成去后,人们私下议论开了。陈孟浩是个年事较高、阅历较多的学员,他对我说:“这儿是个大杂烩摊子,像胡兰成这样的人也会有几个,真是鬼怪蛇神,五光十色啊!”

秋天,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郑景先把我和另外几个人找到一块,说是胡兰成请我们到他的寓所做客。

在南京,胡兰成住鼓楼三条巷21号。

胡寓很雅静,进门是一片草坪,有几架葡萄藤蔓,小雀啾啾,“鸟鸣山更幽”。忽然,一条西洋猎犬猛扑过来,被胡兰成适时唤住了。

在会客室里,略事寒暄,胡兰成揭开正题,批评当时的“官僚政治”,他要求年轻人敢说敢讲。

从那时起,我认识了胡兰成,此后可不经事先通知,径直到他家里去。

有一回,我同他一块去上海,到沪西大西路他的寓所,那里有他的一个侄女在照料家务。随后,我又同他到诗人邵洵美家(在当时的霞飞路上),谈张爱玲的小说,以及南京“中央大学”校长樊仲云的逸事。樊仲云与胡兰成是小同乡,浙江嵊县人。

几天后,一日上午,胡兰成携我同去起士林咖啡馆左侧的一栋公寓楼的二楼。门铃响处,女佣来开门。进门后,见到一位颀长身材的女士,年近30岁,她就是当时蜚声文坛的作家张爱玲。

回到南京后,一次去胡寓,见邮递员捎来一封信件。胡兰成悄悄对我说:“张爱玲的,这不能叫我太太看到,那可了不得!”从那时起,我知道胡兰成与张爱玲的关系不一般。

胡兰成·池田笃纪

胡兰成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与孔君佐合办《大公周报》,对汪伪当局评评点点。这引起了汪精卫、林柏生的不满。

一次,趁胡兰成在寓所附近散步时,几名特务绑架了胡兰成。此事被胡兰成的爱人应瑛娣(上海红舞女,为胡兰成包养)知道了,就去南京“日本大使馆”告状。

日本驻汪伪政权“大使”谷正之,50来岁,秃顶,是日本外务省的一名老官僚。谷正之很给胡兰成面子,加上“大使馆”的官员池田笃纪、清水董三,他们接二连三地找汪精卫。汪精卫迫于压力,不得不下令释放胡兰成。

胡兰成回家当晚,池田笃纪亲自到三条巷慰问。为防止胡兰成再被绑架,南京日本宪兵司令部少佐河村每天派两名宪兵,驻守在三条巷胡寓。胡兰成去上海,也有宪兵随行。这真是罕见之事。

胡兰成有日本人撑腰,不但继续出版《大公周报》,又出版《苦竹》文艺杂志,刊登张爱玲等人的文章。

当时,在各个战场上,日军都在打败仗。在此形势下,清水、池田更加接近胡兰成,经常聚餐。最明显的一个行动,就是清水与池田竭力怂恿胡兰成去武汉,在当地日军首脑都甲大佐的支持下,办起了《大楚报》,发动所谓“人民和平运动”,要求“撤军、和平、统一”。密锣紧鼓,喧嚷一时。

到了1945年,日方处境更为局促,几乎是惶惶不可终日。一次,胡兰成对我说:“我曾与谷正之等人交谈:如果苏联红军攻占德国,只要日本在远东支持住半年的时间,估计苏联与英美之间,必然要势力不均,新的争执必起。那时你们相机行事,将来的事情并不是不好办的。”

据说,池田经常举杯赞赏胡兰成为“小诸葛”。

胡兰成这个人,无事好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对鲁迅诗吟诵如流,比唐诗还熟。清水、池田的会客室与书室内挂的条幅,上面龙蛇飞舞,均出自胡兰成之手。

1946年冬,我已到苏皖边区首府淮阴,在“华中新闻干部学校”学习。

一天散学后,我信步运河桥头,忽然看见池田笃纪与画家二宫久光迎面而来。言谈之下,才知他俩已进入“朝鲜日本工农学校”学习。过了一段时间,池田他们准备回日本。谈到胡兰成,池田告诉我:一天,他到上海虹口区胡兰成的暂居地,在约定的时间去看他,可是已人去楼空。邻人回答:“不知其行止。”

(编者注:日本投降后,胡兰成化名张嘉仪,逃到浙江温州,任教于温州中学。1950年,他经香港偷渡到日本,1981年病死于东京。本文选自《江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

上世纪30年代的张爱玲。 




编辑: 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