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社会新闻中心 - 历史 - 光绪生父醇亲王死亡原因:生传染病坚决不看西医


光绪生父醇亲王死亡原因:生传染病坚决不看西医




历史  加入时间:2013-4-10 8:15:05  来源:东方早报 

《上海书评》3月17日所刊姜鸣先生《一时耆旧凋零尽——光绪十六年冬季的传染病》一文,通过挖掘“当时报纸、当事人日记、书信、诗歌来再现场景”,大体还原了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那一场正史未见记载的北京大疫,为“疾病改变历史”这一论断提供了新的注脚。

在姜鸣先生所揭示的这场时疫中,潘祖荫、孙诒经、宝廷、怡亲王等先后染疾去世,张佩纶、李慈铭等也患病但被治愈。其实,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位晚清重要人物——那桐,也染上了疾病,但他最终挺了过来。

那桐是清末政坛显赫一时的要角,交游甚广,感染时疫去世的几位人物,在《那桐日记》(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中也有提及。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三日记:“潘老师前日仙逝,余往哭吊。”初六日记:“昨晚本部汉左堂孙大人诒经病故。”

在疫疠流行之初,那桐仍活动如常。在十一月前半月的日记中,我们丝毫看不出他的身体有何不妥,但到了十一月十六日,他突然罹患急病:“感冒甚重,头痛、身冷、咳嗽、流涕,终夜不眠。”这些症状,与潘祖荫、李慈铭等人的情况十分相似。当晚,他延医诊视并服了一次药。但到了第二天,病情并未好转:“身冷、咳嗽较甚,仍服沈生之药,未敢出门。”十八日,见病仍无起色,他又请了赵理臣诊视。结果次日“病未愈,口渴益甚”,这次又请了医士李少轩来,李少轩给他开的药方是“柴胡汤加减”。

柴胡本是治疗感冒之良药,李少轩这样处方本没错,但没想到那桐服药之后,“夜大作渴,病甚”。二十日,他不得已请来了陆竹君。陆竹君的办法是“投以凉剂”,其后数天,那桐的病情有所缓解。到了二十四日,病情更见好转。这天,“幹廷来,服其药”。此处的“幹廷”,正是给李慈铭看过病的吏部主事汪文枢。据姜鸣先生考订,汪文枢在李慈铭诊视时,给他服的是疏导药物,后又改温散发汗之药、清解之药。很可能,汪文枢给那桐的方子也与此类似。在服用了汪文枢的药之后,那桐“病益好”,且“始得睡”。

那桐的病有没有可能只是偶然情况,与时疫无关?现在看来,他感染时疫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同一时期,那桐的母亲也病了,“母亲与余病同,尚未见好,万分焦灼”。经此一“疫”,那桐颇有“劫后余生”之叹,他在日记中感慨“幸甚幸甚”。

那桐和他的母亲病愈了,而另一位皇亲国戚醇王却最终沉疴难挽。对于醇王的情况,《那桐日记》中也有一笔提及,十二月十二日,“午刻到醇邸府候户部各堂公祭”,这时,离醇王去世已经有二十多天了。醇王是感染时疫去世的吗?对此,姜鸣先生也只能存疑——因为,在醇王垂亡之际,尽管曾参与治疗潘祖荫的医士凌绂曾也出现在病榻旁,却并无直接证据表明醇王罹患了与那桐、李慈铭等人一样的病症。关于凌绂曾给醇王治病的经过,现在似乎并没有更多的材料可供参考,倒是高阳的《慈禧全传》有所涉及。在高阳笔下,凌绂曾的身份成了御医,为治疗醇王的病,凌氏和另两名御医产生了意见分歧:凌主张用与鹿茸形似而功效不同的麋角,以为可保万全;另两人则主用凉药,对于热性的补剂则坚持不可轻用。


高阳的“史家功夫”令人赞叹,但这些细节毕竟还只是小说家言,真实的醇王治疗过程比这要复杂得多。醇王之病,姜鸣先生文章中提到的一位重要人物——李鸿章,也有份参与其间。醇王治病过程中,相关人物与李鸿章之间往来函电甚多。当年七月十八日,醇邸致电李鸿章,内云:“王自端午疾作,时发时愈,至七夕骤笃,越日昏瞀,仰蒙慈荫,危而复安。日来服药见效,惟四支又颓,左甚于右,且不禁用心。眠食尚可,谅中秋可痊。”(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23集:电报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下引电报同此)此前,麦信坚给李鸿章的信中也说醇王“六月杪虚汗时作,精神疲倦”,七月初八“眩晕数刻”。李鸿章接电后,于七月十八日作了回复:“连日详询西医,参酌脉案,似由血虚所致,能否令太医略加补血之品,或更见功。”醇府是否能如西医之说,为其进补血之品,尚可怀疑。

醇王的病此后一直有反复,正是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凌绂曾才被召入京,根据姜鸣先生的描述,“凌绂曾是本年九月奉电旨入京,参与抢救醇王的”。不过,凌绂曾的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李鸿章十月初七电云:“大约凌绂曾虽往诊,无大效也。”),该年十月初五日,北京来电,内称“闻安徽庐州府合肥县江苏候补府张新之医学精通”,希望李鸿章能够代请。此刻,为治醇王之病,已经到了遍寻名医的地步了。

李鸿章毕竟是谨慎之人,他在遵示发电给南方的同时,也不断向人打听张新之的情况,得到的结果却是“咸称张新之粗读医书,诊病偶效,实未精通”,于是在冀望于张新之“恐无甚把握”的情形下,李鸿章转而推荐西医。李鸿章说:“查英医伊尔文在敝署诊治年久,应手奏效。与言胃口不开,大便秘结之症,渠愿亲往看视缘由,不用峻剂,必能设法调和。”一向相信西医的李鸿章认定“此则较中医实有把握”。

彼时的国人对西医的认知大多还处于一片混沌的状态,西医的那一套治疗方式在他们眼中大多得不到认同,何况患者又是满洲贵族中的元老、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

果然,李鸿章的提议被婉拒了——十月十二日,麦信坚来电:“王爷谕候福绥,并道谢。洋医入府向无成案,恐启惊疑,俟拟张医能否来京查复,再酌洋医行止。”此后,李鸿章似乎又曾发电或致函坚持洋医就诊,然而十月二十日一电应该是彻底断绝了李鸿章的提议:“老爷谕谢电。拟俟张来诊数天效否再酌。”虽云“再酌”,然而以后的往复函电以及相关记录中却并无西医为醇王进行诊治的线索。倒是这位医术未必高明的“江苏候补府”张新之应该是为醇王进行了诊疗,《翁同龢日记》十一月十七日记:“午诣醇邸见脉案,……医则御医及凌绂曾并张姓也。”这也正是姜鸣先生文中所言凌绂曾在场的一次会诊。这个“张姓”医士,也许正是张新之。

在当时的条件下,多数人不信任、不敢延纳西医,是很平常的事情;像李鸿章这般信赖西医的,毕竟是少数。李鸿章为醇王荐西医之事,只能是光绪十六年的一段小插曲。

李鸿章虽用西医,但在对待疫病的观念上却看不出有多么先进。当年夏秋间,京津一带就有时疫,但这并没有引起李鸿章的高度重视,他在八月十八日给沈秉成的信中说:“夏秋间京津一带传染时症,仓卒有不治者,沴气流行,间年偶见,并非聚集未疫,如富郑公所云也。”(《李鸿章全集》第35集:信函七,第112页)与此相似,面对已经流行开来的时疫,翁同龢在十二月初三日的日记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时气甚多,大抵寒热咳喘,不药即愈。”如李鸿章、翁同龢这般高级官员,对于疫病都只是这种态度,那么一般民众的认知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要说说“俄罗斯大流感”。从姜鸣先生的文章来看,他隐约觉得那场起自俄罗斯圣彼得堡、最终夺走全球一百万人生命的流感与光绪十六年发生在中国北京的这场“冬瘟”有某种联系,但因为资料的缺乏,也仅限于一种推测。就当时的人们而言,对自己国度发生的疫病尚且不甚重视,又怎么可能密切关注“俄罗斯大流感”对本国的影响呢?不过,笔者在当时的报刊上还是看到了一些零星报道,《万国公报》1890年第14期就有一篇《大俄国:时疫甚盛》:“据十二月六日伦敦报,述及俄京疫气极盛,尽人皆病,得免者绝无仅有。记三四十年前曾有过一次,特无若此传染之广。”这可能是“大流感”在中国的最早报道。其后,《万国公报》《画图新报》《益世报》等又相继报道了“大流感”传至欧美各地的情形,但都比较简略。

对于这场“大流感”与中国的关联,《万国公报》1890年的一篇报道有如下这么一段话:

“近日疫气自俄而西,流行于欧洲各国。又由俄而东传染于日本、中华。环一地球,几无一国之境,一种之民,不触是气而成病者。计正月七日疫盛时,伦敦总书信局一万三千人中病者一千八百零六人,内分送电信之幼童一千九百人中,病者一百三十二人。又培明罕一城病者共五万人,可谓多矣。此后势渐轻减,盖如风在地,由渐吹来,亦由渐吹去云。”(《万国公报》1890年第15期,第55-56页。)

这是罕见的认为“大流感”已经波及中国的材料。于今观之,认为时疫如风来风去一般容易消散,未免过于乐观了。




编辑: 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