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中心 - 历史 - 蒋介石的海上金库“重庆号”为何被他下令击沉
蒋介石的海上金库“重庆号”为何被他下令击沉
 
历史  加入时间:2011-5-11 14:42:46  来源:凤凰网历史 

     凤凰卫视2011年5月1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

      蒋介石在下野之前,运走了三批国库黄金,一共150万两,分别运到了台湾和厦门鼓浪屿,而在这之后,他还继续筹划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即使没有了中华民国领导人的身份,蒋介石下野之后,还是可以取得进出国库的权力,于是,一个更为机密的计划在南京蒋介石的官邸内秘密展开。

      解说:位于南京黄埔路上的军区大院,是蒋介石在南京的官邸,1949年1月,官邸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主张和共产党展开和平谈判的副总统李宗仁,认为主战派的蒋介石是和平谈判的绊脚石,要求蒋下野。

      吴兴镛(军需署署长吴嵩庆之子):一个立宪政府,你说是总统一张手条就能够把国库搬走吗,不可能,已经快下野了,怎么还能够搬运黄金。

       解说:此时,蒋介石心里相当清楚,丧失总统职权后,他绝不可能掌控金库的支配权,他必须制订一纸合法运走黄金的通行条,以及一个可以代收黄金的白手套。他们是中央银行总裁余鸿钧,以及负责军费调拨的联勤总部署长吴嵩庆。

      下野倒数11天,蒋介石让吴嵩庆负责起草国民党军撤出黄金的相关法令。

      现居美国的吴兴镛,从父亲吴嵩庆遗留下来的日记手稿中,发现蒋介石将国库黄金转成军费关键的草约内容。

      吴兴镛:我父亲的角色,就是说用军费这一个办法,就是预支军费,那么用草约算是一种法律上的根据,那么中央银行就可以转帐到我父亲那边去了,财务署去了,那么这个就是这个他(蒋介石)的办法。

      解说:这个黄金草约,到底和厦门金库有何关系,厦门金库真的是蒋介石的私人金库吗?

      我们从国史馆的档案中发现,蒋介石完成黄金草约后,有了名目,可名正言顺将厦门央行的黄金,拨到吴嵩庆的个人名下。吴嵩庆是蒋介石迁运黄金的代理者。

      另外,我们又从吴嵩庆的儿子吴兴镛,他的陈述中得到证实,这个表面上是吴嵩庆的个人黄金帐户,其实就是蒋介石的战时金库,而这些黄金主要是用在蒋介石不想摊在阳光下的秘密军费。

      吴兴镛:因为这个黄金是秘密的,尤其厦门那部分黄金,最初的史料上都找不到的,就是说秘密军费啦,那么这个蒋也是想隐藏这部分军费。

      解说:董德成他是联勤财务署收指司副司长,也系实际发放军费和军饷的历史参与人之一,军饷和军费不同,军饷主要是以银元为主,军费则是大量使用黄金,来购买国共内战的枪炮弹药。

      后来董德成和他的长官吴嵩庆,曾经共同回忆起这段往事,当时给军费的帐目到底清不清楚,一直对他们造成心理负担。

      董德成(时任军需署收支司副司长):这吴署长啊呀,我们两个人住在北投吧,他叫我给他算个数字,因为他运的那些黄金,东运在东,西运在西,天天变地方,变地方,哪个地方存多少钱哪,他的总数兜不起来呀,他说松波(董德成)你给我算一算看。

      解说:从档案显示,厦门金库拨到吴嵩庆名下,分成六批完成,共70万两,另外,我们也发现,“国防部”所留下的档案中,独缺1949年军费预算和支出资料,而黄金到底用到哪些部队,吴嵩庆很清楚,他不能留下记录。

      吴兴镛:我推断是一部分就是说有人故意销毁,所以他这个使用这个黄金,都不想记录下来,所以我父亲那个时候也不敢记,在他(蒋)面前也不敢记,那我父亲就要斟酌了,你到底是马上拨呢,还是要慢一点,蒋有的时候就是说我不记得了,怎么你这个随便拨钱,怎么没有经过我同意啊,所以这些事情都是很伤脑筋的事情。

      解说:不过这份可以证明蒋介石还是遵循特殊程序,搬运黄金的草约现在却是无影无踪了。

      我们从“国家档案局”的资料找到可能的答案。1949年1月27号,央行交付1317箱的档案,送上了太平轮,太平轮在航向台湾的航程中遇难。

      上千箱的央行的档案,都随着太平轮沉入海底,而黄金草约极有可能跟着上了太平轮。

      林桶法(民国史学者):当时候基本是的话,确实是以档案为主,就是整个太平轮事件的话,大概比较重要的一个损失的话是档案。

      解说:央行档案消失在舟山群岛外海,似乎完全没有影响黄金搬迁行动。1949年1月21号,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行总统一职,当天下午四点,蒋介石从南京飞抵杭州,有了黄金草约后,蒋介石气定神闲。

      回到家乡的蒋介石,过着轻装简从的日子,翁元当年随着蒋介石的伺从室,从南京撤到了溪口,发现连同部队一起撤离的还有银元军饷。

      翁元(时任蒋介石伺从官):一到下关时就发现,我们这个四个队,起码有四、五百人,一节节车厢都排好了,就上火车了,没想到,一箱一箱的,有一箱我们那个大概,这个同事一个不小心,大概不平衡,一个不小心就翻倒了,哗,那个木箱打翻了,滚出来都是银元。

      解说:蒋介石撤走南京部分的黄金和银元,李宗仁其实并不知情,他心中的盘算是,以国共和谈为主要基调,来换取美国对李宗仁政权的经济援助,并在统治疆域上,以长江为界和共产党划江而治。但回到溪口的蒋介石,早已做好人事布局,他让行政院长孙科离开南京,南迁广州,让李宗仁独自留守南京。

此时总统府已变成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子。

      相较于当时共产党的党政军全集中在河北省西柏坡的人民解放军总部,毛泽东当时还以一国三府来讽刺国民党分崩离析的局面。

     王丰(蒋介石传记作家):这就是一个败亡的一个征兆嘛,如果说李代总统他的权力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权力的话,他应该是国民党的三军统帅,但是他的三军统帅是个空的,总的来说就是说,广州、南京、溪口这个三头马车,变成车裂,国民党政权被车裂。

      解说:但是令李宗仁难堪的,不是一国三府的局面,而是他上任两星期后,蒋介石第四批黄金的运送,在李宗仁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悄悄地展开。

      解说: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下野。已经丧失了总统身份的蒋介石,仍遥控着中华民国政府的运作,就在他下野两星期后,也就是在2月6日,主导了第四次的黄金搬运,这次蒋介石下了两道新指令。

      指令一,运走55.4万两黄金,仅留20万两在上海国库,南京金库全部搬空。

      指令二,由飞机来空运黄金。

      为了还原第四次空运黄金的场景,我们找到了当时负责执行黄金空运任务主要关键人,空军运输大队第一分队长张麟德。

      住在台北,现年92岁的张麟德,因轻微中风,已无法清晰阐述当年所经历的细节,但这段经历仍深植他的记忆。

      张麟德(时任运输大队第一分队长):我领九架飞机呀,从上海飞到台北,那个,每架飞机装六千磅黄金。

       解说:1949年2月6号,刚过完农历新年不久,空军运输大队所属的南京和上海机场,同步接到紧急动员令,要求飞行员在机场待命。

      当时31岁的第一分队长张麟德,他进驻的地点是上海江湾机场,那晚上海再度戒严,入夜时刻,上海中国银行的金库又搬出大量黄金,一箱箱的黄金上了大卡车,往江湾机场前进,黄金全数装箱,运上飞机已是黎明时刻。

      此时,在南京大校场机场待命的空军军属大队队员孙吉栋也准备就绪。

      孙吉栋并不知道,此时央行位于南京的金库已经完全净空。

      孙吉栋(时任空军运输大队队员):到时飞机一看就晓得,那个这么大的箱子,大约这么高,结果很重嘛,铺在那个什么飞机上,还有运单上写着(黄金),有的时候有押运员有时候没有。

      解说:当天一大清早,南金的孙吉栋和上海的张麟德等运输大队队员,共九架C46和C47运输机,从南京大校场和上海江湾机场起飞。

     一架C47飞机基本载重量是3千磅黄金,C46是6千磅,C46的载运量是C47的一倍,55.4万两黄金至少需要出动九架次的飞机。整个空运黄金行动,就这样搬运到了台湾的松山机场。

      孙吉栋:到了以后,我们就把(黄金)交给地面的人,让地面的人来押走,也没有看到说是,这些黄金我要多很多武装部队,没有,跟平常一样。

      解说:1949年2月,台湾已经有十分之六的国库黄金,此时代总统李宗仁边和共产党展开和平谈判,边着手和蒋介石展开黄金争夺战。他强力要求台湾省主席陈诚将运到台湾的黄金运回大陆。只是李宗仁的命令,撼动得了台湾的金库大门吗?

      凯达格兰大道上的“总统府”,在1949年前后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台湾省主席陈诚的办公地点,这是当年美军拍下的“总统府”影像。

      当时大部分的台湾老百姓并不知道,一股政治风暴正朝台湾袭来。

      1949年3月,李宗仁动员桂系立委,要求陈诚运回存放在台湾的黄金。

      林桶法:发函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回函说,现在已经既定在保管中,所以就不宜再运送出去,而且在给陈诚压力的这个部分,也没有效果,因为陈诚在台湾的话是蒋介石的一步棋,(陈诚)所有意见都是听蒋的,所以他(陈诚)就打太极,他回函给这些立委委员,他说,这是中央银行的所管辖的,不是他能够管辖的,请你去找中央银行协调,这这样而已。

      所以其实,陈诚的态度是很清楚的,他还是不愿意把这个黄金再运回大陆。

      解说:此时,已经下野的蒋介石人在溪口,很快地得到陈诚来自台湾的报告,他在日记上说,以李(宗仁)、白(崇禧)运动立委拟将台厦现金运回,支付政事,期以半年,用光了事,这种卑劣阴谋,不惜断送国脉民命。

      董德成:李宗仁呀,他上了一个幌子,根本也没人理他,在我的印象当中,你所有的部队,根本都没什么动,就是“老总统”看清楚了嘛,都是他的人嘛,你要做你做,好了,他(李宗仁)发了命令下去没用,他实在是没法子就滚蛋,就走嘛。

      解说:李宗仁、白崇禧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和蒋介石黄埔的中央军,一直是竞合的关系;而在台湾担任省主席的陈诚,从北伐、抗战到国共内战,一直是蒋介石的左右手。

      有了陈诚看守台湾,蒋介石还让空军和海军总司令部在1948年底迁往台湾,从第一批黄金到台湾前,台湾仅有3万两黄金,在不到三个月内,激增为275万两,蒋介石除了有台湾这座不沉的金库之外,事实上还有另外一座更神秘的海上金库,重庆号是其中一艘。

      解说:1949年1月,淮海战役后两星期,国民党军调动部队前往战场支援,许多军舰因为支援战事而来到上海补给,上海的军用码头旁,停靠着大大小小的补给舰艇,当时中华民国政府的王牌舰艇重庆号也来到了上海军用码头。

      住在台北的陈降任,当年也在重庆号上服役。

      陈降任(时任重庆舰船尾中队下士):我就放假,坐交通艇到上海去,上海外滩航程大概半个多小时可以到,我到了上海我就回了我姐姐家去,按规定第二天早上7点钟要回到这个小艇码头集合,就回船。

      解说:当年任职船尾中队下士的陈降任并不知道,这次停靠其实有个神秘任务。

      住在船上的胡步洲是舰长秘书,亲眼目睹黄金搬运上船的过程。

      胡步洲(时任重庆舰长秘书):在上海,当时搬上去的时候,时间大致上也是49年的1月份吧,当时搬的时候,我记得舰还靠在江南造船厂,否则你要到这个江中心去,那个锚抛了这个就不方便了。重庆舰放了很多黄金,很多美钞。

      解说:就这样,重庆号在桂永清的监督下,运上了大量的黄金、银元和美钞,重庆号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海军送给中国的超级舰艇,它原本有个英文舰名,叫做Aurora,“欧罗拉”,意指银色魔鬼。

      Aurora,舰重7000余吨,全长153.9米,宽15.6米,拥有6.4万匹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30海里,舰上装有不同口径的主炮、副炮、高射、平射两用机关炮共22门,高射机枪8挺,鱼雷发射管6门,是国府吨位最大、攻击力最强的舰艇。

      被运上重庆号的国库黄金、银元和美钞,放满了位于甲板下层的金库,重庆号上的黄金是用于军饷补给,还是有特殊任务,海军内一直存有各种说法。

      胡步洲:反正桂永清他八个军官来了以后,那时桂永清是总司令呀,到底是他私人的还是公家的,谁能搞得清楚,搞不清楚啦。

      金振涛(时任中基舰电机兵):不可能,这个我相信,桂总司令也不是这种贪婪的人,那个时候国家都能不能保得住都不知道,大家都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哪会想到把黄金藏为私有,我想不太可能。你讲黄金做军饷不可能,虽然我的那个时候职位很低,但是我晓得,不可能用黄金来付军饷,而是银元倒是真的。

      解说:根据档案显示,位属巡洋舰的重庆号,并没有参与黄金密运计划,火力强大的重庆号,专署的金库黄金是否用于采购枪炮弹药的军费,还是蒋介石另有安排,目前仍是个历史之谜。

      重庆号的黄金,不用运到鼓浪屿和台湾,是一艘不上岸的海上金库,只是令蒋介石难堪的是,这艘海军最的舰艇转向共产党政权,并带走了舰艇上的黄金、银元。

      这是重庆号上起义后的照片。

      1949年3月4号,华商报报道了一则重庆号上有黄金的消息。

      1949年3月20号,蒋介石下令击沉在葫芦岛军港的重庆号。

      重庆号起义当天,陈降任刚好休假离舰,重庆号被炸,对所有曾经参与接舰的六百多名海军,都有种说不出的感伤。

      陈降任:当时这个中央军空军派了一个侦察机,去找这个船,找重庆号,找了20天才给它找到,原来这个船靠在葫芦岛的防波堤外面,所以这样的情形呢,空军就派了8架B24重型轰炸机去把它炸掉,去轰炸。

      据空军讲,当时因为岸上的防空火力很强,所以它不敢低飞轰炸,就高空轰炸,炸了两天把它炸沉了,对这个中国海军是很大的悲哀的事情。

      解说:这里是北京军事博物馆,馆里头展示着曾经是国民党海军王牌舰艇的重庆号模型,以及曾经刊在舰艇上的重庆字样,重庆号起义,终结了国民政府这段不为人知的海上金库,但是蒋介石的损失不仅于此。

      重庆号起义产生一连串的骨牌效应,防守吴淞江入海口的江阴要塞,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将近30艘军舰,同样带着大批的黄金和军饷,在1949年4月21号也投向共产党,跨越长江的渡江大门,就这样敞开着。

      王丰:毛泽东到了快要渡江之前,我认为他自己都觉得很意外,为什么那么快,为什么江北那么快就完全解放,但是他可能更想不到,江南的解放可能比江北还要快。

      解说:跨越长江之后,解放军迅速南下,此时人在南京的李宗仁政权已经不保,但他仍想依靠美国的势力,企图扳回他在国民党内部的颓势。

      陈晓楠:截至到目前为止,重庆号上的黄金仍旧是个历史之谜,也是蒋介石黄金运台过程当中的一段插曲,而事实上,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人心真的禁得起黄金的诱惑和考验吗?

      明天同一时间,请各位继续收看凤凰大视野《黄金密档》,明天见。

编辑: 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